赵武灵王的死对赵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六 )


文章插图
哪怕感情再好,也不行 。
所以接下来,赵武灵王为自己这个过于理想化的布置,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回到赵国之后,因为赵武灵王过于宠爱老大赵章,甚至父子二人吃住都在一起,所以很多赵国的大臣,误以为赵武灵王又开始支持老大了 。于是接下来,赵国的很多大臣,开始纷纷站队 。有的站队到老大赵章这边,有的站队到老二赵何那边 。
与此同时,赵武灵王发现,自己以太上皇的身份,对赵国发布政令,完成改革,似乎有点不太顺手 。因为他此时已经不是国王了,就算他想下令,也得先通过他儿子 。所以渐渐地,矛盾就开始产生了 。
这种矛盾其实比较好理解 。随着老二赵何逐渐长大,赵何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就算是父子之间,也不可能意见完全一致 。所以,有些赵武灵王想做的事情,老二赵何未必想去做 。如果只是一次两次,赵何作为儿子,或许还会遵循父亲的想法 。但时间长了,只要他是个人,就一定会有独立的念头 。
所以,察觉到老二赵何想要独立的赵武灵王,就开始不高兴了 。时间长了之后,赵武灵王就逐渐产生了新的想法:或许……可以让老大也做一下赵王试试?再不就把赵国一分为二,让哥俩各自统领一部分?亦或者自己可以再次登基,再次由自己做赵王?
而当赵武灵王产生这个念头之后,老二赵何自然也察觉到了这一点 。出于自保的心思,老二赵何不可能不做点什么 。所以接下来,已经成年的赵何,就开始以自己为中心,构建专属于自己的政治团体 。赵何这边的人,自然也坚决反对赵武灵王把赵国分成两半,或者直接废了赵何之类的事情 。
而赵何的这个做法,落在赵武灵王眼里,那就更是不孝或者不听话的表现了 。
老二越是这么做,赵武灵王就越想废了他 。
所有的矛盾,都是从误会开始的 。接下来的几年里,父子之间的误会越来越多,矛盾也就越来越深 。到了后来,赵武灵王已经不再把老二赵何视作自己的儿子,而是当成了自己的阻碍,想要除掉或者废黜自己的儿子了 。
到了这个时候,父子三人的悲剧,其实就一直注定了 。
所有的矛盾,在公元前295年,也就是赵武灵王从秦国回来两年多以后,彻底爆发了 。这一年,赵武灵王前往沙丘,打算给自己挑一块合适的墓地 。前往沙丘的同时,赵武灵王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带在身边,打算和两个儿子摊牌了 。
而接下来,到了沙丘这边之后,赵武灵王和老大住在一起,老二作为赵王,自己单独住 。此后,老大下面的支持者,给老大出主意,让老大直接干掉老二,并且控制赵武灵王,自己彻底掌权 。而老二这边,察觉了风声之后,自然也开始调兵遣将 。
再之后,老大以赵武灵王的名义,让老二过来聊一聊 。老二不干过去,先让自己麾下最得力的大臣过去 。大臣过去之后,直接被老大杀了,然后老大再次派人,去找老二过来 。
这个时候,老二就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直接下令,派兵包围了老大和赵武灵王这边 。因为老二早有防备,所以调动的军队比较多,很快就彻底封死了赵武灵王的住处 。
但是接下来,事情就比较难搞了 。身为老二的赵何,虽然已经控制住了局面,但是他总不能直接下令,让下面的军队杀了他大哥和他爹啊!要是老二真敢这么做,估计下面的人也该造反了 。而如果不杀的话,事情已经闹到这一步了,只要赵武灵王重新掌权,老二不光要被废,而且必死无疑 。
所以最终,老二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只围不攻 。既不撤去包围,也不和里面沟通 。就这样,在包围了三个月之后,赵武灵王终于吃光了所有的粮食,最后和他的大儿子一起,被活活饿死了 。
就这样,一场父子三人的误会,终于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

赵武灵王的死对赵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文章插图
客观来说,这场悲剧的源头,其实就在于赵武灵王的规划,太过理想化了 。赵武灵王考虑到了所有问题,唯独没想过感情问题,没想过如果父子之间产生误会,到底该怎么解决 。或者,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这种误会,本身就是一个打不开的死结 。
随着赵武灵王身死,接下来,老二赵何彻底独掌大权,成为了赵国的绝对统治者 。客观来说,老二赵何能力其实也很不错 。他在位期间,不但继承了赵武灵王的政治遗产,而且还能做到知人善用 。正是他在位期间,赵国涌现出了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一大堆的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