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末,各国认识到PCB对环境的危害,纷纷停止或降低PCB的生产和应用 。有机氯农药和PCB主要通过大气转移、雨雪沉降和江河径流等携带进入海洋环境,其中大气输送是主要途径,因此即使在远离使用地区的雨水中,也有有机氯农药和PCB的踪迹 。如南极的冰雪、土壤、湖泊和企鹅体内都检出过残留有机氯农药和PCB 。进入海洋环境的有机氯农药,特别容易聚积在海洋表面的微表层内 。据苏联国立海洋研究所1976年在北大西洋东北部的观测,DDT及其降解物DDD在微表层的含量为90纳克/升,而水下的含量为5纳克/升 。据美国对大西洋东部的测定,在表层水中PCB的含量比DDT含量高20~30倍 。海洋微表层中的DDT受到光化学作用发生降解,其速度受阳光、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制约 。在热带气候条件下,降解速率一般较高 。沉积于海洋沉积物中的PCB和DDT在微生物作用下会发生降解作用,但速率相当缓慢 。人们认为,PCB的稳定性比DDT高 。DDT的降解中间产物DDE比DDT挥发性高,持久性也更长,对环境的危害更大 。沉降到沉积物中的DDT和PCB会缓慢地释放入水体,造成水体的持续污染 。DDT和PCB进入生物体内主要是通过生物对它们的吸附和吸收,以及摄食含有DDT的饵料生物或碎屑物质 。
动物体中DDT的残留量反映了吸收与代谢间的动态平衡 。不同种生物对DDT积累和代谢各不相同,牡蛎和蛤仔等软体动物对DDT的富集因子可达2000(富集因子是生物体中的浓度除以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值),而甲壳类和鱼类的富集因子则为10微克/升 。海水中DDT浓度一般低于1微克/升,近岸水体高于大洋水体 。近岸海域鱼体中的DDT浓度高于外海同类鱼类,达0.01~10毫克/千克(湿重) 。鱼类不同器官中DDT残留量的浓度各不相同,其中以脂肪中的含量最高 。摄食鱼类的海鸟DDT残留量最高,摄食淡水及河口区鱼类的鸟类,DDT残留量高于摄食大洋鱼类的鸟类 。PCB对生物的毒害作用与其异构体的氯**数有关 。氯**越少,毒性越大,在食物链中的蓄积程度越高 。PCB对虹鳟的10天致死浓度是38~326微克/升,20天的半致死浓度为6.4~49微克/升 。无脊椎动物对于PCB要比鱼类敏感,幼体比成体敏感 。PCB对生物的危害作用包括致死、阻碍生长、损害生殖能力和导致鱼类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对外界环境变化及疾病抵抗力的下降等 。PCB会导致哺乳动物性功能紊乱,波罗的海和瓦登海海豹的繁殖失败同其体内高浓度PCB直接相关 。PCB在生物体中的积累与其脂溶性和对酶降解的抗力成正比,而与其水溶性成反比 。
生物体对PCB的主要代谢过程是羟基化,即将PCB转化为水溶状的酚类化合物后排出体外 。羟基化速率取决于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的活性 。鱼体中这种酶的数量大大低于哺乳动物,并随PCB的氯化作用的提高而降低 。DDT及其代谢产物对海洋生物有明显的影响 。比如,干扰海鸟的钙代谢使蛋壳变薄,降低孵化率;0.1ppb浓度的DDT就会抑制某些海洋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0.2ppb浓度的DDT即能杀死某些种类的浮游动物或幼鱼 。
农药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农药污染有什么坏处?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品,它虽然能暂时防治农林病虫害,却会对人畜造成了深远而惨重的危害 。因此,农药的使用,并没有造福人类,而是人类自身和其他生物带来了严重灾难 。据文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 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流入水体中,沉降聚集在土壤中,严重污染农畜渔果产品,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农药可以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 。间接途径就是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经食物链的逐步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高效剧毒的农药,毒性大,且在环境中残留的时间长,当人畜食用了含有残留农药的食物时,就会造成积累性中毒 。这类危害往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积累才显示出症状,不为人们所认识 。它又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最后才进入人体,不易及时发现,因此,一般不为人们所重视 。而且这类污染范围广,危害的人众多,在许多情况下,是人类自己在毒害自己 。所以说,这类危害更加危险 。
- 海洋里究竟有多少鲸鱼的尿和屎?
- 揭秘周朝周武王和邑姜两人究竟有多恩爱
- 北宋的繁华程度:仁宗盛治究竟有没有超过开元盛世
- 一个已经被黑千年的北宋名将真相究竟如何
- 农药中毒了该怎么办
- 正确使用农药有何益处,滥用农药有什么危害
- 揭秘残暴的妖兽九婴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
- 清同治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是天花还是梅毒
- 哪种茶叶农药残留最低?
- 盐城的农药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