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鹿莎,台风名的由来( 二 )


2002年的6号强台风“查特安”(Chataan),登陆日本关东平原,造成多人丧生和严重的财产损失,替补命名为“麦德姆”(Matmo) 。
2002年的15号台风“鹿莎”(Rusa),袭击韩国西部,替补命名为“鹦鹉”(Nuri) 。(马来西亚命名)
2002年的26号台风“凤仙”(Pongsona),造成关岛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替补命名为“红霞”(Noul) 。
2001年的26号热带风暴“画眉”(Vamei),虽然不是很强,但它是有史以来最靠近赤道的台风,所以被除名了,替补命名为“琵琶”(Peipah) 。
(婷婷(Tingting),欣欣(YanYan)(都是中国香港命名)并未被除名,但是由于缺少特色,香港主动提出更换,替补命名为“狮子山”(Lionrock)和“白海豚”(Dolphin)
听说台风海鸥过后又来了个台风

台风鹿莎,台风名的由来

文章插图
有,叫凤凰
第8号台风是凤凰,
第8号以后的名字为:
Kammuri 北冕
Phanfone 巴蓬
Vongfong 黄蜂
Rusa 鹿莎
Sinlaku 森拉克
Hagupit 黑格比
Changmi 蔷薇
Megkhla 米克拉
Higos 海高斯
Bavi 巴威
Maysak 美莎克
Haishen 海神
Pongsona 凤仙
Yanyan 欣欣
Kujira 鲸鱼
Chan-hom 灿鸿
Linfa 莲花
Nangka 浪卡
Soudelor 苏迪罗
Imbudo 伊布都
Koni 天鹅
Hanuman 翰文
Etau 艾涛
Vamco 环高
台风名的由来?
台风鹿莎,台风名的由来

文章插图
国际上统一的命名方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
当某个台风造成了重大损失,将从这个名单上除名,以用来单独保留 。
2009年的8号台风“莫拉克”造成台、闽、浙、赣如此重大损失,遇难人数600人以上,8000余人被困,造成台湾数百亿台币损失,大陆损失近百亿人民币,被除名,暂未公布替补命名 。
2009年的16号台风“凯萨娜”造成菲律宾、南海诸岛、越南共计307人死亡,造成农业经济损失重大,暂未公布替补命名 。
2009年的17号超强台风“芭玛”造成菲律宾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台湾降水量打破全年记录,给海南、广西等省造成一定洪涝灾害,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惨重无法估计,暂未公布替补命名 。
2006年的1号强台风“珍珠”(Chanchu),在菲律宾、中国东南部、台湾总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亿美元的损失,替补命名为“三巴”(Sanba) 。
2006年的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在菲律宾、中国东南部、台湾总共造成800多人死亡或失踪以及44亿美元的损失,替补命名为“马力斯”(Maliksi) 。
2006年的8号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在马利安那群岛、菲律宾、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台湾省总共造成458人死亡以及2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替补命名为“山神”(Son Tinh) 。2006年的16号超强台风“象神”(Xangsane),在菲律宾、海南、越南、柬埔寨、泰国总共造成279人死亡以及7.4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替补命名为“丽琵”(Leepi) 。
2006年的22号超强台风“榴莲”(Durian),在菲律宾、越南、泰国总共造成于819人死亡,经济损失无法估计,替补命名为“山竹”(Mangkhut) 。
2005年的9号强台风“麦莎”(Metsa),给我国华东地区造成重大损失 。40万人被撤离,上海地铁停运 。仅浙江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元(其中宁波损失27亿元) 。江苏发生狂风暴雨天气,并且造成经济损失达12亿元 。替补命名为“帕卡”(Pakhar) 。
2005年的14号超强台风“彩蝶”(Nabi),在日本造成21人死亡,替补命名为“杜苏芮”(Doksur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