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瓷器官窑 五大官窑是哪些( 二 )


具体,未知!
哥窑:残缺,也是美看到葛瑶的图片,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破局之美?
冰裂纹?
金丝?
恭喜你,如果以上有一条,你欣赏到了葛瑶的美 。
论鉴赏,属于民国古陶瓷专家孙应洲先生 。他称赞哥窑:“光泽如人面微汗,润如酥” 。
没错,哥窑的显著特点就是“开片” 。
如果放大仔细看,会发现哥窑瓷器表面的开纹自然朴实无华,与鲜艳的釉色形成了较大的差异 。
哥窑瓷器有不同的颜色,淡黄色的瓷器像金丝,黑色的瓷器像铁丝 。两者交织在一起,所以被称为“金丝铁线” 。
其实这种烧制本来就是釉的一个缺陷,只是工匠们巧妙的运用,变成了釉彩装饰 。
显然,烧哥窑的工匠们很欣赏“丧之美” 。
独特的开片方式让哥窑很容易被认出来,但哥窑的年代和起源却是近百年来学术界的一个未解之谜 。
最初,哥窑进入人们的视野,是以清宫原藏的身份 。
因此,哥窑瓷也被学术界称为“代代相传的哥窑” 。
目前传世哥窑瓷器的主要收藏地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约150件)、北京故宫博物院(58件)、上海博物馆(15件) 。
博物馆的传世哥窑来源很复杂,年代和窑口不详 。
上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根据史料和少量非年代材料推测葛窑的起源和年代,自然众说纷纭 。
关于哥窑的起源,有“杭州说”、“龙泉说”、“景德镇说”、“北方说”等 。各方学者互斗 。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科技检测和古籍整理得出,产地应该在杭州凤凰山附近,但年代至今不明 。
总之,哥窑现在是五大名窑中被质疑最多的一个 。
定窑:我有我的精彩定窑是“五大名窑”中最不寻常的 。
这是-
唯一的白瓷!
唯一一个不开片的!
唯一一个擅长纹饰的!
唯一一个坚持实用性的!
唯一一个有明确焚烧日期和地点的…
这些特点决定了定窑在“五大名窑”中有着不同的路线和风格 。
定窑的上限大概在唐代 。
从晚唐到五代,定窑的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产品质量成倍提高 。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窑址叫兴窑,“南青北白”,指的就是兴窑的白瓷 。
唐末邢窑走向衰落,此时定窑刚刚开始腾飞 。
到了北宋,定窑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由于质量好,销路好,很多窑都生产仿定窑产品,形成了庞大的白瓷窑系 。
熟悉定窑瓷器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唐、宋白瓷有一个明显的区别:
唐代白瓷,青花;在宋代,白瓷是白色和黄色 。
有人觉得配方变了,其实不是!
事实上,燃料已经改变了 。
唐朝烧柴,宋朝烧煤(宋代丁瑶窑址残留的大量炉渣证实了这一点) 。燃煤过程中,火源会形成氧化,烧制后釉色变黄 。
无论是青黄,定窑的基本色调都是白色 。
这种“坚持本色”的性格决定了定窑的命运 。
北宋后期,宋廷以“定州白瓷太癞,不能用”的莫须有罪名被废,命“汝州青窑器”取而代之 。
定窑随后淡出宫廷,暂时藏于名瓷之中 。
废弃的定窑并没有衰落 。宋朝太平之后,继续崇拜金元,这是定窑烧得年代和地点明确的关键原因 。
清清白白,坦荡荡,定窑走上了一条自励之路!
汝窑:土豪成就之路如果给汝瓷一个时间线,即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末,衰于南宋,终于元末 。
相比这个时间轴,人们更熟悉一句话——“就算你有很多钱,也买不起汝瓷!”!
为什么汝瓷如此有价值?
我们先来看看汝窑的成功之路 。
宋代汝窑分为官窑和民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