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状元,古代文武状元( 二 )


古代文武状元

古代武状元,古代文武状元

文章插图
中国历史上有文武状元的有1400多位 。
其中连中三元者共有15位 。
唐:2人,崔元翰、张又新 。
宋:6人,孙何、王曾、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金:1人,孟宗献献 。
元:1人,王崇哲 。
明:2人,黄观、商辂 。
【古代武状元,古代文武状元】清:3人,王玉壁、钱檠、陈继昌 。
古代时选举武状元的考试都有什么科目怎么选举?
古代武状元,古代文武状元

文章插图
“状元”实际是“状头”之说 。武科举始创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200年 。录取为第一名的便叫“状头”,“头”与“元”同义,所以俗称“状元” 。“武状元”是对武科举最高一级考试——殿试后,皇帝对贡士中选定的一甲第一名赐予的称谓 。据有关材料载,武状元可考的,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薛奕,到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的张三甲,共168人 。
宋朝的武状元
宋朝,首开武举殿试之先河 。宋武举一改唐武举只重武艺,不问文章的做法,注重考察武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出才兼文武之儒将 。宋朝自北宋仁宗赵祯天圣八年(1030年)开设武科,到南宋最后一科武举,共计开武举七十八榜,应产生78名武状元 。目前,发现有姓名可考的武状元人数是8人,其中1名应视为武童试状元 。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可考的武状元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薛奕 。薛奕是兴化(今福建仙游)人 。像进士科一样,武举也锁试于礼部贡院,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和策文等,既考武艺,也考文才 。薛奕在熙宁九年的大考中,力挫群雄,夺得第一 。在薛奕中武状元时,福建人徐铎夺得文状元,当朝天子宋神宗高兴地赋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不过,宋代重文轻武,薛奕不像徐铎那么受宠 。他大魁天下后,被授予凤翔府都监的官位 。
金乡镇坊下村有雍(永)宁桥,民间亦称“状元桥”,建于南宋时期,桥横贯东西,为梁式石桥,架设于金乡和钱库两镇的古道上 。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陈文,宋室南渡时弃家从军,隶韩世忠部下,屡有战功,补水军将领 。其长子陈鳌,试武进士第一,授东南第八将 。次子陈鹗,擢廷试第一 。兄弟俩均为武状元,“状元桥”即传其家事 。
从现有的资料看,北宋武状元的籍贯多为不详,武状元的地域性,主要表现在南宋时期 。自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起,到南宋末年的48科武举中,共有14榜的武状元产生于今浙江省的平阳县,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一 。由此,平阳被誉为“武状元之乡” 。另有八榜的武状元产生于福州,比例占到了六分之一 。
文状元角力夺状元
如果说孙家鼐是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的“别字状元”,那么,王嗣宗则是天下无二的“相扑状元” 。
天宝八年(975年),也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宋太祖在讲武殿主持进士科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 。两卷皆上乘佳作,难分雌雄 。状元只有一个,谁当合适呢?宋太祖也会出点子,让两人当场角力,胜者为状元 。角力即相扑,自唐末五代以来,极为兴盛 。王嗣宗和陈识在大殿上便相扑起来 。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获胜,成为大宋王朝的第15位状元 。
武状元难倒文状元
杨慎,明正德六年状元及第 。他是明代最有名的大学问家 。谁知像他这样的文状元,在对对联时却输给了一位武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