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女当上了大宋皇后:宋真宗为何偏爱二手货( 三 )


李氏原是杭州人 。父亲李仁德在吴越王时曾任左班殿值,母亲早已经过世 。吴越归顺于宋朝后,李仁德在迁徙汴京的途中染病身亡 。继母携所生子改嫁,只剩下李氏孤零零的一个人,因无以为生,只好削发为尼,在尼姑庵讨一口饭吃 。刘娥有一次到尼姑庵礼佛,见李氏相貌娇美,举止从容,料其必是大家闺秀,便与其交谈 。李氏应答极为得体 。刘娥得知李氏身世后,顿起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将李氏带出尼姑庵,收为自己的侍女 。李氏文文静静,沉默寡言,深得刘娥信任 。
李氏年轻美丽,性情温和,她被刘娥派去宋真宗身边,职务是司寝,专门负责伺候宋真宗入睡,刘娥的目的显而易见 。果然如其所愿,宋真宗对李氏产生了兴趣,临幸了她 。不
久后,李氏怀孕,宋真宗想要子嗣都想得疯了,闻讯大喜,不离左右,闲暇游赏之时也不忘将李氏也带在身边 。有一天,李氏在随宋真宗登砌台远眺的时候,头上的一枝玉钗却不慎掉下砌台 。李氏心中不喜,宋真宗却在心中暗卜:“若是玉钗坠地仍然完好的话,则胎儿当为男孩 。”等内侍将钗捡回来呈上一看,竟然没有任何损伤,宋真宗不禁心花怒放,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 。李氏和侍从都不明所以 。
网络配图
之后,李氏不负众望,顺利产下一个男孩 。宋真宗已经是中年,本以为再也不会有儿子,甚至还收养了宗室子弟在身边,以防将来无子继承皇位 。如今,这李氏竟然产下一子,宋真宗喜出望外,给孩子取名为赵受益,后来改名赵祯 。宋真宗还将砌台玉钗一事告诉李氏,认为得子是天意 。
这段故事后来被演绎成匪夷所思的“狸猫换太子”,其实不过是子虚乌有,但却由此反映出后宫以子争宠的复杂局面 。
尽管赵祯被说为刘娥所生,但朝野上下无人不知,只不过没有人敢公开谈论罢了 。刘娥为了掩饰自己的出身,曾经四处找刘姓高官拉关系,套近乎,想攀门高亲,认个高贵的祖先,从而为她当上皇后搬开绊脚石 。龙图阁直学士刘烨自十二代祖先北齐中书侍郎刘环俊以下,代代为官,家世显赫,结果被刘娥看中 。刘娥主动找刘烨攀亲,以明显暗示的口气说:“听说你是名门望族,我想看你的家谱,说不定咱们是同宗呢 。”然而,刘烨却清高得很,不肯攀附权贵,连连摇头说:“不敢,不敢 。”碰了个钉子,刘娥还不死心,一直追要家谱 。刘烨无法应付,急中生智下,假装中风晕倒在地,被人抬出宫去,这才摆脱了刘娥的纠缠 。之后,刘烨坚决请求外放为官,刘娥才只好作罢 。
正因为刘娥出身低贱,所以宋真宗一提出打算立她为皇后,立即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 。一时相持不下 。因而郭皇后死后,皇后之位空了很久 。
宋真宗最后还是忍不住对刘娥的喜爱,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立刘娥为后 。他先找参知政事赵安仁商量,想取得支持 。本来皇帝亲自屈尊,赵安仁该卖个面子才行 。不料,赵安仁以刘娥出身卑微为由,坚决反对立她为后 。宋真宗一开始就碰了个大钉子,自然很不高兴 。此门不通,只好另想他法 。
网络配图
第二天,宋真宗又找王钦若商量,并把赵安仁的意见告诉了他 。王钦若为人阴险,前面曾经提过因他谗言导致寇准罢相,他与赵安仁素来不和,便想趁机排挤赵安仁,于是告诉宋真宗说:“陛下不如问问赵安仁,看他认为应该立谁为皇后 。”这句话十分的阴险,当时任何反对立刘娥为皇后的大臣,都会建议立前宰相沈义伦孙女沈氏为皇后,王钦若
这话是典型的下套子 。但宋真宗却没有看出王钦若的伏笔,果然去问赵安仁的意见 。赵安仁老老实实地建议说:“沈氏是前朝宰相沈义伦的后人,出身显贵,可以做皇后 。”宋真宗很是失望,将赵安仁的建议告诉了王钦若 。王钦若立即说:“陛下不说,我也知道赵安仁会这样说 。因为他过去曾经做过沈义伦的门客!”宋真宗一听这话,明显觉得赵安仁是在徇私,就罢免了他的官,下定决心立刘娥为后 。就在这个时候,宰相王旦忽然称病,不再上朝 。这其中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是变着法子在表示反对立刘娥为皇后 。刘娥见反对势力来势汹汹,只好故作谦虚,向宋真宗“固辞”,表示自己可以不做这个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