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师|山东援兵团纪实系列报道:万里入疆,兵团娃和他们140位“山东爸妈”的故事( 二 )


永远“不关门”的课堂
“各位老师,我们的班级管理应从‘管’向‘理’上转变。”2021年12月29日,新的一年马上到来,山东援兵团老师周玉龙依然在忙碌,他正忙着给西山农场学校全校近50位班主任及德育干部进行培训。
“这是应学校的邀请,就如何正确处理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给年轻班主任做的一个交流报告。”周玉龙说。
周玉龙风趣幽默,培训过程中,掌声时时响起,现场的老师们频频点赞。
这是山东援兵团老师们工作中常见的一幕。
两年来,山东援兵团的老师们不但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山东爸妈”,还创新“组团”帮扶,担起了当地新疆老师的教研任务,演绎了一场深深的鲁疆“师徒情”。

十二师|山东援兵团纪实系列报道:万里入疆,兵团娃和他们140位“山东爸妈”的故事
文章插图
山东援兵团老师周玉龙给新疆老师培训。
“我们山东来的老师,课堂永远是开放的,我们欢迎当地青年老师随时进来听课。”周玉龙笑着说,山东老师的课堂不需要提前打招呼,随时可以“推门”听课。
采访人员了解到,在西山农场学校,这里还有9位和周玉龙一样,来自山东的援兵团教师。
秋季新学期,学校2021年新招来了30多位青年“特岗”教师,山东的10位老师们主动把帮忙培养新人的担子挑了起来,和当地老师结成了“师徒”。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山东教师拜师,我们也将自己的所知所见倾囊相授。”周玉龙介绍。
为了让青年老师快速成长,在“拜师”过程中,并不局限于“一对一”,而是创新性地实行了自由“点单式”组合,当地青年老师可以根据自身薄弱点,同时选择多名“师傅”。有的新疆老师一下子选了好几科的山东老师当师傅。
“来新疆4个多月,我们和学校的老师们像多年的老朋友、老同事一样,没有任何隔阂。”周玉龙笑着说,这段时间,山东援兵团的老师们也被当地老师扎根当地教育的坚韧精神所感动。
这样的“暖心”场景,正是山东援兵团教育团队的一个缩影。
采访人员了解到,同样在十二师的五一农场学校,山东援兵团老师们也在努力做好援疆人才“传帮带”工作。他们除了做好个人承担的分内教学任务外,每人负责帮带1-2名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培养了不少业务骨干。
用山东援兵团老师任衍龙的话说,这一年,不是在听课,就是在培训的路上。
“鲁疆相隔万里,我们希望能打造带不走的教师团队。”山东援兵团支教教师总领队扈航表示,这一批援疆教师以“组团式”改变了上一批的“顶岗教学”,实现“人才顶岗”向“人才帮带”转变。
两年来,山东援兵团教师团队实施“青蓝工程”,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推行“1+X”模式,一人带多人,推动援兵团教师和当地青年教师“师徒结对”300余人次,采取共同备课教研、课堂研学听课、课后复盘总结等形式,助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
扈航介绍,为了丰富“组团式”帮扶内涵,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首次从山东省教科院选派3名优秀教师专职从事教研工作,创新开展十二师教育系统第一次“三名”工作室创建、教师小论文大赛、小课题申报、“万人同上一堂思政课”等活动,有力提升了十二师教科研工作水平。另外,还首创大学生支教项目,从曲阜师范大学遴选三批51名硕士研究生到十二师实习支教,有效缓解了师资不足的矛盾。
“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不但遴选优秀教师在十二师支教,还输送十二师的教师到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进行学习培训。”扈航介绍,按照“组团式到山东跟岗学习”的要求,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首次选派8名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到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进行“组团式”跟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