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耽人物名,不可一味耽者,最易溺心丧志( 三 )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
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白,取积愈难清 。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
立志
做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志 。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方向 。许多人并不是智力不如别人,意志不如别人,条件不如别人,而是许多时候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 。曾国藩曾经说过人若能立志,那么就可以做圣人了,做豪杰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又何必借助别人的力量呢?他认为君子之立志也,必须有民胞物也,为大众谋求幸福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添于父母之生,这样才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提到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无止境,不敢以一得而自足,才不会像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观天;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曾国藩在给弟弟得家书中曾记载:“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素,终无所成 。近日朝朝暮暮摹写,久不间断,逐觉日异而岁不同 。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细思不能主一之咎,由于习之不熟,由于志之不立,而实由于知之不真 。若真见得不主一之害废学,便如食乌喙之杀人,则必主一类 。不能主一,无择无守,则虽念念在四书、五经上,亦只算游思杂念,心无统摄故也,况本为歧念乎?”
脱俗
曾国藩喜欢安静地在书房清晨观看朝阳 。天将破晓雄鸡一声高唱,万物都无声无息,只听到远处的钟声 。
曾国藩的高雅脱俗之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追求淡泊的生活状况;二是出仕后平静的内心境界 。淡泊者不求名利也 。曾国藩就此做出解释:“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 。恬淡安泊,无他妄念也 。此心多名快乐啊!而趋炎附势,蝇头微利,则心智日益蹉跎也 。”
人间多少烦恼,寻来寻去,归根结底是贪图名利富贵,一旦求名图利,就再也谈不上快乐了 。曾国藩是一个清醒的人,他认为:“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人生在乱世,世态发展皆在混乱之中,何谓富,何谓福,都是很难说清楚的,所以人生少取为好 。
谦虚不傲
谦虚不傲是曾国藩成就大业,修成大儒的秘诀 。后人龙梦孙在《曾文正公学案》中评价道:“惟其谦虚也,故常以事理无尽,不致以才智自矜 。其接物也,则小心翼翼,无一人之敢慢;其赴公也,兢兢业业,恐一事之或忽;以事务莫测,所推之或误也,则时思以博于人;以国事万端,才力未逮也,则举贤共图如不及 。”
曾国藩在给家人的家书中就提到说:“花言巧语悦人,只是扰乱自己的心神 。闲言碎语渡终生,亦一定会扰乱你的精神 。真正的高人从不自夸,夸夸其谈的一定不是高人 。”
谦虚者,和气对人,善让人也 。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一种博大的胸襟 。谦让并不是胆小怯懦,而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须学会谦虚,只有懂得谦让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为事业的成功打下基础 。不懂得虚心谦让,而一味地表现自己炫耀自己只能说明自己无知和鄙陋,有时候还会处处树敌 。懂得虚心谦让才是人之大者,它不仅仅局限于一时一事,而在于每时每事上 。谦虚来自沉静,“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故谦虚存在于人际之间 。谦让不只是为自己之完美,也是为了感染和融化周围的人;谦让事一种积极的心态,它放弃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追求的是腾出来的更广阔的空间,积蓄成功的助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