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于娱乐业唐伯虎的一生预示了明朝的国运( 二 )


由此,邪正争夺期内邪气居于主流,因为突如其来的瘟疫、自然灾害、清军入关等直接打破了这种稳,从而使得这一运转规律无法运转下去 。
从明朝整个历史看,朱元璋父子时期(1368年—1424年)的56年,可以说是朝代的定顶期;从洪熙到弘治(1424年—1505)的81年,可以说是明朝的成长期;自正德元年(1506年)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86年,可以说是明朝的成熟期;自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51年可以说明朝的衰退期 。
将上述时间段再简单地划分只两种的话,即上升期、下降期 。从1368年到1505年为明朝的上升期,从1505年到1644年为下降期 。
唐伯虎(1470年—1523年)正好是两个时代的见证人,他见证过成化、弘治的明君时代;又见证过武宗时代的昏庸,他为武宗的死暗中叫好,但却不想迎来了一位更加不作为的帝王——嘉靖 。明朝进入了正德、嘉靖六十余年的昏暗时期 。
小人物唐伯虎与他那个大时代
我们对唐伯虎应抱有着深切的同情,因为,他虽然是天才,但与皇帝相比、与时代相比、与权臣相比,他仍然是小人物 。在他生活的时代,正是“邪正争夺期”的关键时间段,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唐伯虎受到了地域环境的影响,在后世看来的一些邪气——如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侈之风、文人极度好财等在他的身上都有所体现,他是拆解旧时代大厦的旗手 。但明朝最终亡国,并不能放在唐伯虎等文人身上 。否则,我们就会步清初知识分子总结明亡教训所走的错误,竟然将亡国的责任推给文学流派 。他们虽然目标只错了,但指向的内涵却是对的 。
明并非亡于物质,而亡于民族进取心已经消失 。人们都在为各自的个性、金钱、享乐而奋斗着,再加上当时全国人民浓重的“经商”思维,不仅仅导致了官场如商场,更是各行各业皆是商场 。玩个性、奢侈、享乐最明显的代表就是玩命娱乐业的高度发达,但这种发达从何时开始呢?就是从唐伯虎时代开始的 。而唐伯虎之后的120多年时间,竟然没有一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进行过有效规制,任凭国运溃败下去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悲剧 。
唐伯虎时代的玩个性、奢侈、享乐尚有一些积极作用,那就是打破了等级观念,人们开始用一种物质上的平等来代替不平等的世间,这是一种积极意义 。但问题是,唐伯虎只是一半儿的身子在新时代(下文该词出现时,即代表了玩个性、奢侈、享乐为明显时代特征的意思),一半儿身子在旧时代(传统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因此,他的生活很苦,精神很苦 。
而本人之所以选择唐伯虎作为本书的主人公,价值就在此处 。时代转型的典型特征就是对转型敏感的知识分子的愤懑情怀,作为有时代责任感的人来说,如果在愤懑之始,厘清问题所在,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才是重要的 。如果人们都不愤懑了,正如晚明时期的知识分子那样,那么,转型其实已经完成了 。只不过,是失败的转型 。
在那个,转型时期中,唐伯虎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一位天才式人物 。他在诗词歌赋、散曲、文学著作上的地位都颇高,影响深远 。例如《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就有他的影子,例如他的画作影响后人,例如他的散曲直接催生了后世的二次繁荣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
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却都离不开明朝的畸形娱乐业的发展 。而明朝畸形娱乐业的发展,则是明亡的一大诱因 。
作为一名卖画为生的小商人,他摆脱了二十年前以谈钱为耻、卖作品为耻的精神束缚 。与祝枝山一起,说钱是他们的“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精气神);他的画的主顾,青楼业是一大群体;他谱的曲、填的词的购买者许多是青楼的从业者;他的诗,也有很多是为青楼从业者所写;他的另外一个谋生之道——写小说,又是色情小说 。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文人呢?在封建社会,他为何如此离经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