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历史上死得不得其所的四大战神( 二 )



公元前202 年春,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韩信独当中军,他先令两翼部队对楚军实行侧击,再令中军推进,很快完成了合围 。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亥下 。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 。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着,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 。
在这一段索寞的日子里,他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楚 。公元前196 年,吕后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 。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哀伤 。
四大战神之三 李牧——被追兵杀掉,死不得其所
或许是因为《史记》是汉朝人写的,所以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多名将的记录就显得淡化了 。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代,李牧是一个绝不被忽视的人物 。战国时代他是赵国对秦作战最具战功的将军,廉颇赵奢皆不及他 。李牧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奴威胁 。赵军屡败于匈奴,以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知耻而后勇 。赵军从装备和作战方式上高度学习匈奴,建立了让六国震惊的骑兵部队 。但骑射终非汉人所长 。任赵国骑兵如何在中原纵横驰骋,对匈奴战争依然是屡战屡败 。毕竟,以骑兵对抗匈奴,对于当时骑兵战法还相对幼稚的汉人来说,无疑是以己之短击彼之长 。
这种情况直到李牧戍守长城后才得以改变 。本来李牧被发配北疆,是赵王中了秦国反间计的结果 。但感谢秦国的反间计,因为李牧的到来,从此中国有了农业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第一个成功战例 。李牧真正意义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但仅仅是这一次,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下 。此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及至,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他们擅长的草原引诱到汉人所擅长的长城外围来进行决战,并以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 。
接着火速出击,深夜集合人马,夜袭匈奴大营,把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 。同时重装战车包围匈奴营地出口,以密如蝗虫的箭矢射杀匈奴逃亡者 。此战打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几年难以恢复元气 。更重要的是,此战是汉族军队步骑车兵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为日后汉政权与匈奴作战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
可惜李牧下场不大好 。事先已经知道赵王要杀他,单骑出逃,结果逃到半路居然被赵王派来的追兵追上并杀掉,死不得其所 。如果李牧逃掉,肯定不甘心隐姓埋名,不知道哪一个国家会受益呢 。事先已经知道赵王要杀他,单骑出逃,结果逃到半路居然被赵王派来的追兵追上并杀掉 。
四大战神之四 项羽——一代霸王死后被五马分尸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项羽是武将世家,祖上是楚国大将项燕,他身长八尺有余,力能举鼎,天赋过人 。少时书剑都没学成,他叔父项梁责备他,他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体现项羽英勇的主要是巨鹿,彭城,垓下三战,前两战体现了项羽卓越的军事天才和英勇气概,而垓下一战则造就了千古悲情的西楚霸王 。
彭城之战 。刘项兄弟反目,刘邦借项羽杀主之罪名率五十六万联军攻占楚都彭城,闻讯后项羽又一次展现了他他的军事天才,他亲率三万精兵回救彭城,晨时开始进攻,中午即大破联军,将刘邦所部挤压于谷水、泅水之地 。联军自相践踏,被楚军斩杀10余万人,联军余部溃退,项羽又追至睢水,再歼联军10余万人,联军尸体塞满河道,睢水为之不流,楚军将联军重重包围,因风沙骤起刘邦乘才得以逃脱,其父及妻吕雉却被楚军俘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