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什么( 二 )


现在追究闭关锁国是哪个朝代并不重要,闭关锁国已经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搞清楚闭关锁国的弊端,搞清楚它在国家发展方面带给我们的影响 。究其原因来说,统治者方面是清朝统治者希望维护皇帝的集权统治、盲目自大的估计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实力;经济方面是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国际安全方面则是为了维护沿海安全,造成闭关锁国的原因还有很多 。我们要从中得出正确的启示,指导当前经济的发展 。
闭关锁国改革开放
闭关锁国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一个过渡的发展过程,通晓近代中国发展史的人都知道明清时期倭寇扰国,所以为了避免外来势力对清政府的影响,清朝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和限制对外交通、对外贸易,而这一政策又着重表现在对外贸易的限制上,至此,中国便与世界脱轨,渐渐走向了衰败 。之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开始了被迫的对外开放,这段耻辱的历史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新中国成立,被迫的对外开放也告一段落;到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主动的对外开放为中国发展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中国又重新走向了繁荣富强 。
闭关锁国资料
闭关锁国改革开放两种不同的选择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闭关锁国致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强国之列,阻断了中西方的各种交流,因此错失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会,海外市场没有开拓,资本原始积累也没有完成 。中国的科技水平逐渐落后,军事实力下降,到了后期,整个中国国力衰微,最终导致中国在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进攻下失去抵御能力,进而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比之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随后在改革开放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闭关锁国改革开放的两次实践告诉后人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改革开放才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分析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社会,其经济模式就是自给自足式,与世界的经济往来很少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说过,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与夷人互通有无 。
康熙皇帝雕像
闭关政策最初的实施与清朝收复台湾有关系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台湾的郑经经常派兵骚扰沿海 。当时清廷正忙于同北方的葛尔丹交战,无暇顾及东南沿海,为了解除台湾的威胁,清朝实施海禁政策,不允许任何人出海,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起源 。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起源于战争,但是其本质还是由封建经济的属性决定的 。在封建时代,商品非常少,商业并不受重视,因此经济的属性是自给自足性 。清朝实行海禁后,内地完全可以自产自销,用不着同海外进行贸易 。
在乾隆时期,清廷完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西方商人在广州虎门进行贸易往来,整个庞大的中国,只有一个通商口岸 。闭关锁国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失去了同世界交往的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有多重考虑,清朝是满人统治汉人,这种统治结构激起了很多汉人的反抗,而当时的南洋各地有很多的中华移民,清朝实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一重考虑就是要隔断国内反清势力与国外反清势力的联系 。虽然清廷有着这样的考虑,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还是因为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并不是因为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