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乾隆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政策( 二 )


丧权辱国的历史教训就是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清朝相继同很多国家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同英国签订的条约使得香港被割让,同日本签订的条约使得台湾被割让,同俄国签订的条约使得北方三大块地区被割让 。
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有很多,比如不与世界交往就会被世界所抛弃 。在明朝以前,唐宋元与世界交往,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 。到了清朝的时候,清廷将整个国家封闭了起来 。到了清末的时候,中国的很多方面都远远不如西方国家 。
当时西方国家的武器都是火枪火炮,而中国的武器是冷兵器,冷兵器对战火枪火炮,自然是要失败的 。西方国家实施了工业革命,一些生产都是使用机器进行 。而中国的生产都是作坊式生产,都是纯手工的 。在各个方面,中国都被西方国家超过,当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就是最落后最愚昧的国家 。
闭关锁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逐渐与世界脱轨,最后完全落后于西方国家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时也是经过考虑的,包括朝中的一些大臣也是赞同这项议案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也是有目的 。
闭关锁国时期的乾隆皇帝画像
闭关锁国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范国内的反清势力同南洋的反清势力结合 。清朝统治者是外来民族,加上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在清朝的低层,很多走投无路的农民选择了起义 。而南洋各地的中华移民都是明朝时期过去的,因此一直以反清复明为己任 。
闭关锁国政策的目的之二是为了防范倭寇和欧洲殖民者的侵扰 。倭寇在明朝的时候就侵扰我国的东南沿海,闭关锁国政策可以防止国内的一些钻营分子同倭寇勾结在一起 。清朝时期,西方殖民者已经逐渐侵略到了东南亚,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也是考虑到防范这些西方殖民者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其蚁族式封建统治 。清朝是关外的女真人入关建立的王朝,统治阶级主要是满人 。低层的汉人平民长期受到政府的压迫,对清朝产生了反抗情绪 。
南洋的移民都是明末时期过去的,对清朝并无好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止了这些人同国内联系 。清廷也担心西方殖民者支持汉人反清,因此阻绝西方人进入国内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虽然对中国有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
【解析乾隆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提及闭关锁国的时间,就要谈及闭关锁国的来历 。
明成祖像
闭关锁国的时间要追溯到明成祖,明成祖在明初实行的海禁,严格规定了民间不得进行私人贸易,在明朝开国之后的很长时间内,中外贸易往来就有了“朝贡贸易”的限定 。“朝贡贸易”是指政府把控对外贸易的形式,也就是说政府特许前来进贡的别国在来往过程中,可以携带部分商货,在指定的区域中与本国做生意 。明初沿袭了宋、元朝的制度 。
在1367年,在黄渡镇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市舶司 。在1370年,由于市舶司距离南京过近,因此将其停罢,并于宁波、泉州及广州三地另行设立市舶司 。此后由于沿海不禁,再次关闭了对外口岸,并实施了海禁,直到永乐初年,又重新设立了浙、闽、粤三处市舶司 。1405年由于诸番来华的次数逐渐增多,于是政府下令在这三处市舶司各自设立了专门接待来访的别国商使 。贡使团到达后,除可朝见皇帝,并进行贡品交换之外,还被允许在隶属礼部的会同馆与中国的商人进行固定规模的通商 。
完全闭关锁国的时间始于乾隆年间,也就是1757年,乾隆的圣旨从京城遍及到各省,圣旨中明令规定除广州外,停止宁波、厦门等的一切对外贸易和交流,这就是人们熟知盛传的“一口通商”,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国近代进程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根本祸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