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典故( 二 )


相对于古人而言,虽然现在孩子正式入学时间提前了,但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业已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式,许多家长在孩子牙牙学语阶段就利诱和逼迫孩子学英语、学国学、学钢琴、学绘画等,不一而足 。似乎接受教育越早,未来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另外,在当今社会,胎教的信奉者不乏其人 。尽管胎教的效果无从验证,但是那些即将迎接婴儿降临的准父母们,对于胎教绝不敢马虎,这便意味着中国人受教育的时间又提前了一步 。
孩子尚未出世就要接受教育,无疑已经够早了,但还不是最早的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谚云:‘读书是前世事 。’余幼时,家中无书,借得《文选》,见《长门赋》一篇,恍如读过,《离骚》亦然 。方知谚语之非诬 。毛俟园广文有句云:‘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 。’”尽管有人认为“书到今生读已迟”源于黄庭坚的轶事,但这则诗话也充分表明了袁枚的心声,袁枚对于早读书的不懈追求,由此可见一斑 。
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勉励孩子及早用功读书固然不错,但是每个人情况不同,致力于好好读书的时间自然也不一样 。另外,读书的早晚和成就的大小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正像每一种花花期各不相同,但是绝对不能以花开的早晚来衡量花朵的美丽与否 。
刘向在《说苑》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少而好学,可以少年得志;壮而好学,可以成就辉煌;老而好学,也可以大器晚成 。所以与其纠结于什么时候开始好好读书,不如发愿真心读书 。历史上发蒙很早,却无所成就的人多如恒河沙数;而起步较晚但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真心读书的人 。
所以说,有心读书,永远不晚 。
(作者:朱美禄,系贵州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