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 ?怎么读( 三 )


抵制宇宙论的“祛魅”;
打破思想界限的盖亚
然而,超越科学假说的视角,盖亚的想法并无新意 。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实际上可以被称为一种古老的“盖亚主义” 。在《提麦欧》中,他认为整个宇宙都有生命,地球是一个生命体 。且不说以泰勒斯为代表的米利都学派,几乎所有的思想理论都有“盖亚假说”的雏形 。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2015年的一篇文章指出了盖亚假说遭到强烈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代表了一种强烈的目的论倾向,为目的辩护,这也是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哲学特征的总结 。但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推翻了这种目的论,机械宇宙论的建立驱逐了宇宙的“目的”和“意义” 。同样,作为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球不可能有自己的“目的” 。“盖亚在科学界的不安,正是因为它似乎是向目的论时代的倒退” 。
当然,本文也追溯了质疑科学革命成就的思想,如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歌德、对美国先验论者影响深远的哲学家谢林、自然主义者洛伦茨·奥肯等 。此外,最知名的环保书籍《寂静的春天》的作者雷切尔·卡森也被认为是盖亚的支持者 。她的私人信件显示了她对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的综合自然观的认可,这种自然观强调地球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活力 。有趣的是,启发拉沃洛克提出盖亚假说的戈尔丁也深受施泰纳哲学的影响 。
《寂静的春天》,雷切尔·卡森著,吕瑞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4月 。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从一个世界在科学的介入下祛魅的角度来理解盖亚学说的争议 。而关于其科学性的争论也赋予了它更多的意识形态张力 。例如,在2005年出版的一本文集里,学者大卫·米奇利在一篇题为《个人主义和盖亚的思想》的文章中指出,盖亚学说修补了被科学世界观撕裂的主客体,使人们不仅可以把地球当作人类的“舞台”和“背景”,还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部分 。超越主体-客体、科学-非科学、有机生命-无机物,是盖亚学说在观念上的贡献 。
在2019年出版的最新著作《Novacene:即将到来的超级智能时代》中,拉沃鲁克描绘了一个充满超级机器人的人类未来 。超级机器人——而“Cyberg”将取代人类,人类可以根据盖亚的需求进行自我调整,进行大型工程项目并给生态环境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最终实现生态的和谐平衡 。在书中,拉沃洛克引用了美国诗人理查德·布劳蒂根(Richard Brautigan)1967年写的诗《一切都被充满爱的恩典的机器看守着》,诗中写道:“在控制论的草坪上/哺乳动物和计算机/和谐共处”,人类“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回归自然/回归动物”
在拉沃洛克看来,这首诗代表了一种奇怪的、面向未来的思想 。一方面包含嬉皮自然主义,另一方面又充满了象征控制论的冷战文化 。这首诗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未来哲学,即现有的社会组织模式——政府和企业可以被一个机器自然的智能网络所取代 。
《新星时代:即将到来的超智能时代》,作者詹姆斯·拉沃洛克,顾滨河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2月 。
新星时代:即将到来的超智能时代为未来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某种程度上,这本书也体现了盖亚“融化边界”的精神 。
2019年,一篇题为《Gaia as Cyberg》的文章指出,这种精神也引起了许多后人文主义者的共鸣,比如最受好评的学者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 。引言:哈拉维曾经批判过盖亚主义,但他也从中吸取了思想资源 。她特别关注盖亚理论的控制论因素,并质疑道,“拉沃鲁克所说的盖亚内部平衡是一种物质力学现象还是一种生物现象?”在她看来,拉沃鲁克的盖亚话语模糊了生物和非生物,“洛夫洛克的地球也可以是一种赛博伯格” 。而这种“打破边界”恰恰是Cyberg的话语口号 。在这个意义上,哈拉维也发展了盖亚的思想 。机器与自然打破界限的结合也成为很多科幻作品的主题,比如今年火的连续剧《爱情、死亡、机器人》第三季中的插曲《只是那台机器的脉搏》 。这也充分体现了Gaiism对于未来世界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