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吹牛:几十人吃一个包子三天三夜没见到馅( 二 )


聊举一例:明代正统年间,工部侍郎王祐出入把持朝政的太监王振之门,貌美而无须;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当然无足称奇 。但是,这位堂堂王部侍郎大人,却是吹牛能手 。有一次,王振问他:“尔何无须?”他答道:“公无须,儿子岂敢有须!”这不分明是吹牛吗?但王振听后,却对他更宠信了 。
网络配图
又岂独王振辈如此 。常言道:上有所好,下必仿效 。以朱元璋而论,某次,他与著名才子解缙一起在金水河中钓鱼 。半天也没有钓到一条,朱元璋命解缙赋诗一首解闷,解缙应声云:“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听了,得意洋洋 。“凡鱼不敢朝天子”,这不是十足的牛皮又是什么?而截然相反的是,谁对朱元璋说真话,谁就往往倒大霉,甚至被株连不已 。例如,有次他“微行京城中”,听到有位老婆婆在谈话中呼他为“老头儿” 。这本来是实话,朱元璋不是小伙子嘛!但他听后,勃然大怒,“即命籍没民家甚众 。”真是冤哉枉也!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被昏蛋所称赞,不如战死在他手里 。”鲁迅对此慨乎之:“真是伤心而且悟道之言 。”那些吹牛大王,有哪一个不是货真价实的昏蛋?遗憾的是,从历史上看,虽一代天骄的风流人物,能“悟”此“道”者,实在寥寥 。这也是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