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酪|半生繁华半世凄凉,造就一代名士,如果生在明清就非他不嫁( 二 )



乳酪|半生繁华半世凄凉,造就一代名士,如果生在明清就非他不嫁
文章插图

张岱好花鸟。他喜欢《天台牡丹》里“大如小斗”的鹅黄牡丹,《一尺雪》中的纯白芍药,还有《菊海》中泛滥如海的菊花。爱屋及乌,张岱结交了许多喜欢花鸟的朋友。金乳生在自家院子里种了100多种花草,每天早上起床不洗脸不梳头,就蹲地下逮各种小虫子,风吹日晒天天如此。张岱在《金乳生草花》中对此赞叹不已。说连老天也被金乳生感动,让地里长出三支灵芝来犒赏他。张岱好烟火好花灯。《鲁藩烟火》中苏州人夸城中灯火之盛,“苏州此时有烟火,亦无处放,放亦不得上。”“何也?”“此时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耳。”烟火把天空挤满,再也无处放更多的烟火了。还有人这么形容过烟火吗?《绍兴灯景》记录了当时绍兴城中,“处处有人团簇看之”“天晴无日无之”的看灯场景。《世美堂灯》中张岱也学着自己做灯。“灯宵,出其所有,便称盛世。”元宵节张岱把自己做的灯都拿出来,就成了灯火盛事了。

乳酪|半生繁华半世凄凉,造就一代名士,如果生在明清就非他不嫁
文章插图

张岱好梨园好鼓吹。《绍兴琴派》中,张岱说,自己先师从王侣鹅,后跟王本吾学习。两位琴师都是最好的。他只用很短时间就学了几十个曲目,并且和老师弹得一样好。学会了弹曲,就可以唱戏了。不管在水上游艇《不系园》里,还是在河边喧闹的《秦淮河房》中,张岱和文人歌妓唱昆腔小曲,赏歌舞伴奏,不亦乐乎。张岱尤其爱热闹。《葑门荷宕》里苏州百姓出门游玩:“士女倾城而出,楼船画舫至鱼艃小艇,顾觅一空。远方游客,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全城的人都到荷花宕来玩。外地人来晚了拿着钱都雇不到游船。在《杨神庙台阁》中,凤桥镇的杨神庙唱台阁戏,光是开戏前游行的队伍就“长可七八里”,“四方来观者数十万人。”

乳酪|半生繁华半世凄凉,造就一代名士,如果生在明清就非他不嫁
文章插图

张岱在《金山夜戏》里记载,自己有一次外出夜宿金山寺。夜半时分他发现,月光如残雪一般,照进寺院的大殿里,非常美。那就热闹一下吧。他让人在大殿中点上明灯,开始唱戏,锣鼓喧嚣声把整个金山寺的人都惊醒了。有个老和尚,揉着眼睛看得目瞪口呆,也不敢发问。戏唱完了,天也亮了,张岱带着人渡江而去。他说金山寺的僧人们“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几百年后每看到此处,我在字里行间都能看到张岱偷着乐的样子。如果只喜欢单纯的热闹,张岱就称不上有文人雅趣了。他在《湖心亭看雪》中写到:“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场景不由人想起柳宗元那首著名的五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样的雪后寥旷,一样的孤绝萧瑟,令人浮想联翩。张岱写了这么多山水风物,但就像周作人所说:“张宗子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张岱关注的始终是人,人的命运,家国的命运。

乳酪|半生繁华半世凄凉,造就一代名士,如果生在明清就非他不嫁
文章插图

三、繁华与落寞,是个人史亦是家国史《陶庵梦忆》记录的不仅是张岱的个人生活,也是时代的印记。张岱记录了当时的风俗风物。《严助庙》记载了明代越中地区祭祀和庙会的盛况。这种祭祀活动,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为文化的活化石。其中的细节,比如祭品种类仪式程序等,正因为有了张岱的记载,后世人们才得以一见。《刘晖吉女戏》不足300字,却被各种版本的中国戏剧史典籍引用,来佐证明末中国戏剧表演的艺术境界,被后世戏剧史学专家所厚爱。也因为张岱的记录,刘晖吉在中国戏曲史上才占有一席之地。张岱也记录下了明朝商业发达的例证。《泰安州客店》中,泰安接待泰山香客的客店,规模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非常惊人。客店房间分三等,烧香还愿的宴席也分三等,光服务人员就有一二百人,厨房有二十多处。还有众多演戏弹唱人员。而且,这还只是一家客店的情况。同样规模的客店在泰安还有六七家。可见当时的盛况。但所有的繁华过后,都免不了萧瑟和落寞。繁华时人有多开心,落幕时就有多凄凉。张岱在《严助庙》结尾写到:“之后,我们乘船而归,戏场的表演也渐入尾声,锣鼓敲得不响亮了,台上的灯光也不明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