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得以实现的原因也要归功于赵惠文王( 二 )


完璧归赵的人物是谁
完璧归赵中 , 赵王在听闻秦王欲割让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以后 , 不知所措 , 他知道秦王并不会如此大方 , 可是迫于秦国之威 , 又不敢违抗 , 于是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众所周知的还有另一个典故渑池之会中 , 赵王出于恐惧于是带蔺相如出面 , 得以保全颜面与国家利益 。那么这位如此惧怕秦王的赵惠文王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赵惠文王 , 生于公元前308年 , 也称为文王 , 嬴姓 , 名叫赵何 , 是东周战国年间赵国的君王 , 其父皇是赵武灵王 , 母亲则是极其受宠的王后吴娃 。
其实赵惠文王并不是赵武灵王的长子 , 他是第二个儿子 , 还有个哥哥叫赵章 。起初在公元前299年 , 赵武灵王将皇位传给次子赵何 , 自己成为主父 , 但是赵何登基后有一次朝见群臣 , 赵武灵王看到自己身材高大的大儿子向弟弟屈尊叩首 , 实在是心有不忍 , 觉得很愧疚 , 于是在公元前295年 , 将长子赵章封为安阳君 。
赵惠文王在位时期 , 手下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等贤能之人 , 文臣武将均十分出色 , 因此赵国的政治清明 , 军事实力强大 。赵惠文王深谙用人之道 , 知人善任 , 具有一双识人慧眼 , 且用人不疑 , 例如蔺相如 , 正是赵王的贤明信任 , 成就了一代上卿 。此外 , 赵惠文王 , 赏罚分明 , 奖惩必究 , 廉颇与蔺相如都是论功行赏 , 得以一步步加官晋升的 。
战国后期 , 赵国能与强大的秦国抗衡 , 除了赵国有贤臣良将之外 , 也与赵惠文王自己的贤能与开明深有关系 。
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 , 秦王不过是想要骗取和氏璧罢了 , 并不会真的割让十五座城池来交换 , 然而赵王迫于秦国强威 , 不得不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 那么蔺相如是如何智斗秦王 , 拿回和氏璧完好归赵的呢?
秦王胸有成竹又略带得意洋洋地接见了蔺相如以后 , 蔺相如便将带来的宝玉献上 , 秦王接过来后甚是欢喜 , 爱不释手地左看右看 , 看罢还传给身边的爱妃与群臣一一观赏 , 就如同在炫耀一件属于他自己的宝物 , 朝上议论纷纷 , 十分热闹 , 可秦王完全沉浸在看到宝玉的兴奋中 , 一言不提割城之事 。
蔺相如见状 , 便也明白了秦王的意图 , 于是他便想了个主意从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 。他上前一步 , 对秦王说:“大王 , 这玉虽然甚是美观 , 但也有一处小瑕疵 , 让我来指给您看 。”秦王一听 , 立马紧张下来 , 马上把和氏璧拿回来递到蔺相如手中 。蔺相如接过和氏璧后 , 捧在手中后退几步 , 靠在一根房柱上 , 对秦王说:大王千里迢迢派使者来表示愿意割城交换 , 赵王是信任秦王作为一国国主的威严 , 于是派我来此 , 可我来此已久大王却丝毫不提换城之事 , 如今大不了我与和氏璧一同碎于此处 。”说罢便举起和氏璧做出要砸的样子 。
秦王见此 , 连连阻拦 , 马上拿出地图 , 假装指出要割让的十五座城池 。蔺相如早已看穿秦王的虚假之心 , 于是要求秦王如若诚心 , 便斋戒五日后再举行交换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