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下江南并非愚蠢江都才是他的老巢( 二 )


就在这些忠诚的将士们满心以为皇帝会兑现之前诺言的时候 , 杨广却把之前的话全盘否定 , 不但绝大部分将士都没有得到应得的赏赐 , 而且皇帝居然重新宣布要继续征讨高丽!杨广不知道自己这种做法等于犯了身为皇帝的大忌!在民间的众多小说戏文当中“君无戏言”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 , 可是“君无戏言”这句话并不仅仅存在于民间传说中 , 而是有着很现实的政治意义 。这句话起源是西周初年 , 周武王姬发驾崩后 , 唐国发生叛乱 。
网络配图
太子姬诵年幼 , 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 , 史称周成王 。有一天 , 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 。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 , 把它剪成玉圭形 , 送给了叔虞 , 并且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 , 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 。”史官们听后 , 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 。周公见到姬诵 , 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 。”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后来 , 姬诵只得选择吉日 , 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 , 史称唐叔虞 。中国的皇帝号称天子 ,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 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政治象征 , 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政策 。之所以要君无戏言 , 就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不能朝令夕改 , 要有统一的政策导向 , 这样君主就必须谨言慎行 。而杨广对这种关乎他统治基础的大事似乎没有丝毫的自觉 , 他还以为皇帝真的就是天之子 , 在帝国内他可以从心所欲 。此次事件最终导致帝国军方与门阀地主阶级对皇帝彻底失望 , 帝国的彻底崩溃已经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
突厥的危机一过 , 杨广故态复萌 , 又开始忘乎所以地要干他认为的要干的事情 , 比如说征高丽 , 造龙船下江都等等 。对他来说 , 下层的人民起义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 他身边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威胁更大 。有一段很著名的对话就清楚地反应了隋炀帝的这种心态 。比如杨广当时问身边的大臣如今全国的盗贼是多了还是少了 。那时候身为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奉承他 , 就说:“已经渐渐少了 。”杨广又问:“那比以前少了多少呢?”宇文述又说:“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 。”这种阿谀逢迎的话自然有人听了不舒服 , 但是杨广的性格又不是能听进直谏的 , 于是当时身为重臣之一的苏威就退到了大殿的柱子后面 , 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可是杨广眼睛很尖 , 一眼就看到了苏威的小动作 , 于是就把他叫到面前问同样的问题 。苏威回答也很有趣 , 说:“臣不负责这个 , 所以盗贼到底增加还是减少我不太清楚 , 我只是担心盗贼的远近而已 。”杨广很奇怪 , 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苏威就说了:“以前盗贼的踪迹在长白山那边 , 现在盗贼已经到汜水了 。以前正常的国家租赋丁役现在全都收不到了 , 这些人都去哪里了呢?还不是都落草为寇了?现在大家纷纷谎报军情 , 说剿灭了多少多少盗贼 , 其实越剿越多 。另外皇上你之前说过不再征讨高丽 , 现在又反悔 , 那盗贼能被平定才怪咯!”大庭广众之下这么一段话当时就让杨广这个好面子的皇帝下不来台 。不过杨广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 过了一段时间又跟苏威商讨如何征讨高丽 。他明明知道苏威对征伐高丽是反对的 , 偏偏问 , 那还有啥好回答?苏威倒是也没反对 , 就说了一句话:“征讨高丽简单啊 , 都用不着出兵 , 只要大赦群盗 , 立马就能有一支几十万的军队 , 再让他们征讨高丽戴罪立功 , 那他们为了免罪那还不人人争先?这样高丽轻松就能被灭掉了 。”这下子把当时国家盗贼处处的情景一下子在杨广面前挑明 , 杨广当时就愤怒地破口大骂道:“这个老不死的奸徒居然拿盗贼来威胁我!”一句话就明显地看出在杨广的心中所谓的盗贼完全称不上威胁 , 类似苏威这种位高权重的大臣才是最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