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非必要不核酸”一边大排长队 核酸大佬忙IPO( 三 )


很多公司被新冠疫情改写了命运 。原本售卖血压计、血糖仪系列产品的九安医疗 , 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1倍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9.2倍 。据该公司公告显示 , 业绩高增主要源于新冠试剂盒销售大幅增加所致 。九安医疗旗下iHealth试剂盒于2021年11月8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应急使用授权(EUA) , 可在美国和认可美国EUA的国家或地区销售 。
事实上 , 营收增速最快的几家企业 , 大多不是核酸检测服务机构 , 而是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企业 , 且大部分市场在海外 。安旭生物2022三季报显示 , 公司主营收入61.27亿元 , 同比上升798.35% , 据其半年报显示 , 外销售占比99.25%以上 , 主要销往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 。
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业务的多家公司营收数据紧随其后 。明德生物、达安基因、凯普生物、硕世生物、兰卫医学、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谱尼测试等上市公司 , 也保持了至少两位数的营收增速 。
漂亮的营收业绩也加速了其他核酸检测相关企业的上市步伐 。截至11月24日 , 今年共有5家“新冠检测”相关企业IPO过会 , 分别是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 。从主营业务来看 , 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均是生产核酸检测试剂 , 菲鹏生物为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的供应商 。
这5家过会企业都在2020年之后实现了大幅增加 , 净利润均超过亿元 。康为世纪、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4家企业的毛利率均超过50% , 瑞博奥和菲鹏生物超过80% 。康为世纪已于10月25日登陆科创板 。
随着相关公司业绩一路水涨船高 , 与之相反 , 社会上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核酸检测相关公司被指“发国难财还招摇过市” 。
11月23日 , 本应接受科创板IPO上会审核的翌圣生物 , 被迫踩下急刹车 。上交所公告显示 , 新冠检测原料商翌圣生物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 , 决定取消对其发行上市申请的审议 。就在两天前 , 深交所、上交所刚表态 , 对“涉核酸检测企业的IPO申请坚持从严审核” , 尤其是对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 。翌圣生物成了新规发布后第一家被取消IPO申请审议的公司 。
“翌圣生物多少被误伤了 。”上述IVD领域投资人分析 , 翌圣生物主营上游原料 , 上半年新冠业务占比不到4成 。从翌圣生物招股书看 , 2019年至2021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528万元、2200万元和5648万元 , 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5.61%、11.81%和17.56%
事实上 , 相关上市企业自己也十分清楚 ,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因政策而生的短期业务 , 不可持续 。瑞博奥在其招股书中称 , 未来随着政府对新冠核酸检测的指导价格进一步调整以及公司主要经营地新冠疫情情况逐步获得控制 , 公司新冠疫情相关产品及服务收入预计将出现下滑 。菲鹏生物在招股书中坦言 , 由新冠疫情带来的业绩大幅增长具有一定偶发性 , 随着新冠疫情对业绩利好的影响逐步减弱或消退 , 公司面临未来经营业绩基数回落及高增长率不可持续的风险 。
“群情激奋下 , 短期内不太可能再有核酸检测相关企业上市 。”上述IVD领域投资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核酸检测技术不是只服务于新冠筛查 , 在疫情爆发前 , 核酸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等传染病的检测和筛查 , 此外 , 还应用于农牧、刑侦等非传染病领域 , 包含“新冠病毒检测”在内的分子诊断被行业视为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
“企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 , 未来剥离新冠相关业务 , 如仍可持续健康经营 , 且符合上市条件 , 企业再次启动IPO也是很有可能的 。”上述投资人说 。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