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明》千古新:3种意蕴3大美感数种改编,铸就清明第一诗 清明古诗杜牧赏析( 三 )


要知道,一首诗具备了以上妙处,已经是一首佳作了,然而围绕这首诗,后世又衍生出了无数“改编”,让这首诗的文化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和广阔 。
四、《清明》诗的文化外延
千百年来,围绕杜牧这首《清明》,衍生出了各种改编“版本”或与之有关的文化现象 。
比如,清代大才子纪晓岚,认为此诗不够简练,于是进行了“缩减” 。他认为,首句“清明”二字已然在题目中引出,再用即是累赘,因此可删除;次句“行人”必然是在路上,所以“路上”二字可删;三句“酒家何处有”本身就是问句,所以“借问”二字多余;末句“牧童”不必出现;如此一来,七绝成为五绝,即:“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
再如,通过重新组合,形成了各种“变体”,最有名的,是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虽然只是改变了断句的位置,却别具一番风味,让人觉得有趣而又清新 。

一曲《清明》千古新:3种意蕴3大美感数种改编,铸就清明第一诗  清明古诗杜牧赏析

文章插图
还有如效仿改动的讽刺诗:“清明时节乱纷纷,城里先生欲断魂;借问主人何处去,馆童遥指在乡村 。”无疑是一位避乱的人,以幽默犀利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感 。
再有,还有所谓的“争名”风波,因为杜牧这首诗太有名了,而写诗的地点又非常模糊,所以导致全国有近二十个地方,都叫“杏花村”,而以“杏花村”命名的酒店、酒名,无疑也不在少数,可见,大家对杜牧这首诗的喜爱 。
除此之外,还有如“谜语”、“典故”、“对联”等等方面的延伸,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读 。
五、小结
你看,一首二十八字的小诗,竟能产生如此多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可见其影响力之广,传唱度之高,或许杜牧当时写下这首诗时,并没有想到过,在后世竟能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吧!
写清明的诗歌,本就佳作不多,名句亦不甚多,而杜牧的这一首,几乎更是无人超越的,尤其是宋代以后,其影响力和围绕其产生的话题,更是其他清明作品难以比拟的 。所以,将杜牧这首诗,列为清明第一诗,相信支持的人,不在少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