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明》千古新:3种意蕴3大美感数种改编,铸就清明第一诗 清明古诗杜牧赏析( 二 )


第一,是踏春说 。有人说,这首诗所记叙的,只是杜牧一次踏春游春的活动,他在清明时节,信步闲游,恰好遇雨,因此而写下了这首诗,所谓“断魂”云云,只是伤春而已 。然而,清明虽然有踏春习俗,但主要还是祭祀先祖,古人宗族观念极强,清明是怀念先祖的节日,是庄严肃穆的 。杜牧身处异地,不能回家缅怀逝去的亲友,心情无疑是沉闷的,纷纷的春雨更加深了这种情愫,此诗处处流露出这种哀沉的感觉,所以不仅仅只是单纯地伤春而已 。
第二,是春雨感伤说 。这种说法,有不少人支持,他们认为,一个在异乡行路的人,本来在清明时节便会有无限心事,再冒雨前行,心境必然会更加凄迷,羁旅之人,最易触景伤情,所以会产生感伤的情绪,这是诗人内心沮丧颓唐的表现 。但我认为这种说法,忽略了产生心事的根本原因,因而不够全面 。
第三,是清明哀悼说 。即诗人本就有清明不能回家祭祖的哀伤感,而现在行走在他乡道路上,又遇到春雨凄迷,因此更增这种感伤,所以写下了此诗 。本人比较支持这种说法,上面的赏析,也是依此而展开的 。

一曲《清明》千古新:3种意蕴3大美感数种改编,铸就清明第一诗  清明古诗杜牧赏析

文章插图
但这三种所谓的“意蕴”,虽然看似不同,感情上却是相通的,即都表现了诗人哀沉、伤感、惆怅的情绪,只不过,产生这种感伤情绪的原因不同而已,所以,也没有必要太过纠结,杜牧此诗最感人的地方之一,也是因为描绘了一种古今相通的情绪 。
【一曲《清明》千古新:3种意蕴3大美感数种改编,铸就清明第一诗清明古诗杜牧赏析】当然,除了感情上的共鸣之外,杜牧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无与伦比的精品,至少存在3大美感 。
三、3大美感
杜牧此诗的经典之处,不仅在于让人读罢产生与之相通的情绪,还在于艺术上的炉火纯青 。
首先,是意境之美 。这首诗用词用句都很简单,所描绘的意象也是常见的,但组合起来,却构成了一幅非常含蓄美好的意境,让人读之如临其境,虽然情绪不免低沉,但带给人沉静的美感 。整个画面,好像亲眼所见一般,仿佛千载之下,我们又穿越回了晚唐时,看到杜牧与牧童之间的亲切互动 。
一曲《清明》千古新:3种意蕴3大美感数种改编,铸就清明第一诗  清明古诗杜牧赏析

文章插图
其次,是清新自然之美 。许多诗论家,都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为论诗的标准,认为自然流露而出,毫无雕琢感的作品,才是绝佳之作,杜牧这首诗,便带给人这种自然清新的美感,这无疑是因为诗人炉火纯青的写诗艺术 。要知道,诗歌是人为写出的,为什么有的人所写之诗,读来意境自然,有的人却让人感到生硬拼凑,毫无美感呢?这就是诗人的艺术水平高低了 。
比如说,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妙就妙在“遥指”二字,真实的场景中,或许牧童回答了诗人的问话,但诗人却只用了“遥指”二字,立马便生动丰富,神韵无限,倘若普通之诗人,必然写如“牧童答曰杏花村”之类的句子,便索然无味了 。
一曲《清明》千古新:3种意蕴3大美感数种改编,铸就清明第一诗  清明古诗杜牧赏析

文章插图
第三,是叙事曲折之美 。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但整首诗读来,正如一个缓缓放映的电影镜头,曲折生动,景色、情绪、对话,无所不包,却又依次展开,并无一点凌乱之感,所以我们读来,毫无迟滞之感,顺理成章,又曲折变化,先写纷纷之景,继而烘托断魂之情,最后再以诗人问路,牧童遥指而结束,曲折而又丰富,浑然天成,将诗人当时的情绪感染给了每一个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