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嘉庆年间连遭搞笑刺杀( 二 )


网络配图
奖来奖去,肯救驾的也只有这么小猫三两只,嘉庆帝气不打一处来 。既怒且疑之下,他的处罚旨意比奖赏诏下得更有份量:神武门护军统领革职,贞顺门护军副统领革职,京城侍卫副统领革职留任,京城侍卫统领革职发配热河,内务府御膳房总监发配伊犁,领头逃跑的三名护军处斩,其它的军士革退或交该管大臣严惩,同样陪在身边却未能挺身而出的肃亲王永锡交宗人府议处……
再怎样的处罚,也拣不回做皇帝的脸面 。嘉庆帝一面严申门禁,一面不得不下诏自责责人,痛心疾首:“然百余袖手旁观者,岂无联之至亲?岂非世受国恩之臣仆乎?见此等事尚如此漠不关心,安望其平日尽心国事耶?……诸臣具有天良,自问于心,能无愧乎!” “陈德之事,视如猘犬,不必穷鞫 。所惭惧者,德化未昭,始有此警予之事耳 。”
男人可以随意入宫,皇帝遇刺却查不出个名堂 。这样的事不但对嘉庆帝是个刺激,对后妃们也是莫大的惊吓 。只是他们没想到丢人现眼的事陆续有来,虽然严申门禁,虽然频下诏书,皇帝的话仍然等于没说,紫禁城仍然不得平安 。
转眼间,陈德案过去了一年半 。
嘉庆九年(公元1804)十一月二十四日,一个叫了友的安徽和尚又再次轻易地闯进了紫禁城 。这个和尚于当年正月去普陀山参拜,不知是不是拜完后觉得自己该走运了,他就想要去京城找找皇帝,弄个御封方丈之类的当当 。到京后他一直围着皇宫转悠,虽然没找到什么入宫的机会,却也把皇宫的方向路道摸了个大概,了解了守卫的漏洞所在 。就在十一月二十四日这天凌晨,守候在景山东门外的了友遇到了“良机”,跟在往宫里送食物的队伍后面混进了皇宫 。谁知天不作美,可怜的了友还没能找着皇帝的寝宫,就被巡逻的给抓住了 。更可怜的是护军们这回虽然亡羊补牢抓住了混进宫的了友,还是被怒火中烧的皇帝给狠罚了一顿 。
紧接着,就在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二十日(离陈德案二周年的纪念日不远)这天,又出了一件怪事 。一个叫萨弥文(刘士兴)的中年男人扛着铁枪闯宫 。这人倒也神勇,将守卫神武门的护军砍伤了好几个 。众护军一齐上场总算将其制服,却又七手八脚打得太猛,萨弥文最后竟伤重身亡,始终也没能弄明白他到底是为啥来的 。
虽然没查出个底细,总算这回神武门的护军们没有让刺客闯进宫去 。自觉拣回了一点脸面的嘉庆帝便打算重奖众护军 。本来这倒也不错,可是皇帝在这时犯了一个错误,竟要诸军士详细汇报当时场面 。一番唾沫横飞之后,皇帝目瞪口呆地发现,原来护军们负伤的原因并不全是刺客神勇,而是护军们值勤时竟嫌兵器劳累碍事,没有一个随身佩戴了的 。暗暗叫苦的嘉庆帝只得将这场论功行赏的报告会草草收摊,不了了之 。
网络配图
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十二月初十,又一件滑稽透顶的事情发生 。就在嘉庆帝的眼皮子底下、就在紫禁城的中心地带-- 领侍卫内大臣值班的景运门内,居然混进了小偷 。这小偷还用市面上极娴熟的手法,将值班内阁中书屈廷镇的海龙皮褂子给割开了一个口子 。待得众侍卫闻讯赶到,小偷竟在千万人面前溜了个无影无踪 。
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这时候的紫禁城护卫班子只是摆来看看相的,实质已经与清王朝一样,是烂泥糊不上墙了 。
只不过以上所述的这些事,都只能算是其后发生的另一件大事(天理教闯宫)的铺垫 。与这件大事相比,前面这些个事只能算小意思 。
【揭秘清朝嘉庆年间连遭搞笑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