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三国的酒事儿( 二 )


网络配图
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一幅汉代的画像石有一幅庖厨图,图中的一部分为酿酒情形的描绘,把当时酿酒的全过程都表现出来了 。共包括酿酒原料→蒸熟→冷却→加入经捣碎、浸曲、过滤的曲汁→入大口缸发酵→提取酒醪→继续发酵→入小口酒瓶等10道工序 。这一酿酒工艺路线,可以说是汉魏时期酿酒的主要操作法 。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也有8例制曲法,40余例酿酒法 。酿酒技术路线与汉代大致相同 。《齐民要术》里还载有曹操酿酒的故事 。有一年,他发现家乡亳州已故县令的家酿法(九酝春酒法)新颖独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遂将此方献给汉献帝 。按现代发酵工程的角度,它被归为“补料发酵法”,这在我国酿酒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它也是后来我国黄酒酿造的最主要的加料方法 。
这个方法水和米的比例是一比一或者更低,即使经过二次发酵,成品酒一般不会超过10度,很像现在江浙一带的江米甜酒 。即便这样的低度酒,常人也不会论斤喝,而刘表一口气把三大杯干完,将近七斤酒进肚了 。
跟张飞强劝不能喝酒的曹豹一样,刘表自己狂喝,也请客人狂喝,谁不喝,他就强劝 。曹丕在《典论·酒诲》里还这么写道:“(刘表)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针刺之 。”你喝醉了,我就把你扎醒,让你接着再喝 。相比张飞,刘表的酒风也相当剽悍 。至于当时的酒器,之前就有学者指出过,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用爵喝酒是错的 。爵虽在商周时期并用于礼器和酒器,但两汉以后,它只出现在祭祀之中 。回头看新版《三国》也有这个硬伤,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就有用爵喝酒的特写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关羽被杀,一直惜之为英雄的曹操专门给他办了场很盛大的丧事,剧中曹操用爵盛酒祭奠关羽,算是误打误撞 。但考虑当时的工艺,三国时的爵应该是漆器而非青铜,道具应用并未尽善尽美 。
那么三国人到底用什么器皿喝酒?大概除了张飞这样的莽汉,稍微文雅点的人一般用觞 。离三国不远的东晋,当年的会稽内史王羲之邀集友朋在兰亭搞过一次“曲水流觞”的聚会,少不了喝酒 。酒令是觞在小溪中流淌,如果它在某人面前打转或停下,就叫这人赋诗,作不出诗就罚酒,一次罚三觥 。这说明那个时期觞和觥分别是主要的饮酒器和盛酒器 。而觞较爵扁平、敞口,也符合酒器作为“祀戎二礼”的庄重到进入普通社会生活的轻松这一发展趋势 。
网络配图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三国的酒事儿】英雄与美酒
“三国”是谱写英雄的,而三国英雄们与酒的故事,也是流光溢彩,为后世讴歌 。
《三国演义》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此回的高潮无疑是“关羽温酒斩华雄” 。当然这个情节在《三国志》中并无记载,只算是《三国演义》作者的精心安排,罗贯中想让读者对第一次走进大场面的关羽保持深刻印象 。
当十八路诸侯在阵前连折大将,袁绍、曹操无可奈何时,关羽应声而出,“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之后,关公的这一英雄形象,在《三国演义》后面章节中反复出现,甚至千百年后也难以磨灭 。新版《三国》中,这一段戏也是开篇以来的浓墨重彩 。无名马弓手关羽提着华雄的项上人头得胜归营,曹操惊诧之余不忘战前诺言,亲手接过一爵酒给关羽庆功 。剧中曹操有意探视一下爵的温度,其手一伸一缩,凸显了《三国演义》所记“其酒尚温”这个情节,映衬出关羽的绝世武艺 。